如梦似幻的名画、清代画坛四王共襄的盛景——黄公望秋山图的故事
发布日期:2025-08-07 12:54    点击次数:167
2025-02-03 11:35·大成国学堂以古为师,悉心交流!敬请关注收藏“大成国学堂”!

此乃一则如梦似幻的故事。

恽南田于其《瓯香馆集》补遗《南田画跋》中的《记〈秋山图〉始末》一文。

恽南田所撰写的《秋山图》故事之内容并非得自故事主人公王时敏,而是由好友王翚转述给恽南田的。故事中,王翚之师王时敏携董其昌的介绍信去观赏董其昌视作最优的一幅画作 ——《秋山图》,为此一路奔赴润州张修羽家。而时隔五十年,王翚因王时敏时常提及此画,他本人遂带着王时敏的介绍信再度寻觅此画。

图片

然此时张修羽已离世,画亦转手至另一收藏家处。于是王翚前往那户人家,然而,结果却令其深感失望。只因,此前王时敏与董其昌观画时皆赞不绝口,可王翚此番再观,却大失所望,甚至又邀王时敏与王鉴一同赏画。至此,就连曾经赏过此画的王时敏也觉同一幅画,此次观之却不复往昔那般美妙。

图片

故事本身犹如梦幻,令人仿若初观之景乃梦中所见。1920 年,日本小说家芥川龙之介将《秋山图》故事的始末撰写成一部小说。而日本美术史界,实则也对《秋山图》关注许久。

于王石谷向恽南田的转述中,董其昌认为其生平所见黄公望的佳作中,有色彩之画当属《秋山图》,像《浮岚暖翠》、《夏山图》皆不及此画,他将此说与王时敏,于是王时敏向董其昌索得介绍信,还携钱带书,前往润州看画,王时敏欲若可行便将画买下,至门前却见一片荒凉,院门紧闭,院内杂草丛生,鸡鸭粪便遍地,他心生诧异,此地怎似收藏黄公望名迹之所?

图片

未几,这家仆人开启大门,主人稍整衣冠出迎,尚有音乐等宾主之礼,而后主人取出黄公望的《秋山图》予王时敏观赏,他顿感 “一展示间,骇心动目”,王时敏对此画感受极为强烈,觉其美妙绝伦,他看出黄大痴试图以蓝绿色调描绘丛林、红叶,甚是绮丽,继而深信董其昌对此画的赞叹并非过度赞誉。

图片

王时敏既已观此画,便食不甘味、神不守舍。次日停船,王时敏寻一说客携钱欲购此画,预备主人索价多少他便付多少。主人哑然失笑言此乃其挚爱之画,怎能售卖?王时敏因家世优渥,颇为富有,便等候,觉终有一日能购得,当日便就此离去。结果,其后又一次途经京口,“重过其家”,此次竟连入门都不得,莫说再赏画,因而仍未购得,画主人之仆人言主人外出,根本不让其观画,“故请前途一过目,但三番不可得”。

图片

他的这段经历常讲与后辈,自然也说与王翚。这虞山王石谷与王奉常笔墨相交。某次,王时敏言诸画皆不及《秋山图》,他对王石谷道:“你可知《秋山图》?” 遂讲述了自身这段故事,王石谷闻之心动,此番换成王石谷欲请王时敏写介绍信去观《秋山图》。因王时敏描述时绘声绘色,且将此画说得绝佳。于是,王石谷决意寻之。

图片

当时,“董仲伯弃世已久,藏图之家已更三世,奉常已历沧桑五十年……” 有一回王时敏赴扬州途经镇江,问王石谷能否再去探寻《秋山图》之下落,并将自己所写介绍信交与王石谷,“往来无常间”。

然而,最初藏画之主已过世,故而王石谷还需四处询问、找寻,四处宣扬他要寻这幅《秋山图》。

图片

张家子孙后代没落,不知所踪,他们中亦无如张修羽那般珍爱此画者。最终,打听得此画在王长安家中。王长安乃吴三桂之亲戚,他闻此故事后,花钱将张家之物尽皆买下。而最终,王石谷前往王长安家观画。

王长安知晓王石谷乃知名画家,遂将家中所藏铜器、法书、名画皆取出。且其知王翚要来,亦同时邀了王时敏与王鉴。

图片

那日,王石谷先至,《秋山图》已挂起,一眼便能望见。众人皆待王石谷叫好。可待画完全展开,王石谷却面露失望之色。于是,王长安问其是否存疑,王石谷不言。王石谷觉所见之画并不如王时敏所述那般出色。不久,王时敏乘船抵达,王时敏先将王石谷唤来,问其观画如何,此画怎样。王石谷言此画不佳。

图片

但劝王时敏观画时莫说不好,以免主人伤心。过了些时,待王时敏赏毕,主人盼其叫好,却未如愿。至此,王长安心中略有不悦,甚为不满。后来王元照(王鉴)亦至,一到便问,《秋山图》在何处?他要观赏。终归是王鉴较为世故,他道此画甚妙,你姓王的若无福分此画是难以得到的。这般,王氏贵戚听了方觉释然。

图片

故事讲罢,接下来便是恽南田的一番慨叹:“奉常所观者岂梦邪?神物变化邪?抑尚埋藏邪。” 难道王时敏初观此画乃在梦中?抑或此画为假,真画尚未现世,是找人仿作之画拿出并以其他版本流传下来?此事最终变得如梦如幻。最后,他写道:

图片

“王郎为予述此,且订异日同访秋山真本,或当有如萧逸之遇辩才者。南田寿平灯下书与王山人发笑。”

他之意为:最终你王石谷未曾见到真本,故而我与你约定将来若有契机一同去探寻《秋山图》,或许有朝一日能仿 “萧翼赚兰亭” 之故事,获取真的黄公望的《秋山图》。恽南田写到此处便无后续了,或许有人会感到失望。但我并不失望,只因就在不久前,上海博物馆所藏的《记〈秋山图〉始末》的原稿有幸被我得见。

图片

此故事甚妙,我读它时觉得仿若读《桃花源记》:渔人初次寻得桃花源,出来时做了标记,待他欲再往之时,却已寻觅不得。这与《秋山图》的故事相仿,初观之时那是如此绝佳的画作,令人惊心动魄,而且收藏家的庄园内杂草丛生、鸡鸭粪便遍地,此乃极为独特的景象,仿若梦中一般。或许他撰写此文时有意营造如《桃花源记》那般传奇的韵味,难怪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也要将《秋山图》写成小说。

图片

启功先生在《书画鉴定三议》中,对此故事与我有相近的见解:

“还有年龄的不同,经历的变化,眼光也会有所差异。例如恽南田记王烟客早年见到黄子久《秋山图》以为'骇心动目’,至晚年再见,便觉索然无味,但那件画是'真一峰也’。如果烟客早年作鉴定记录,一定把它列入特级品,晚年做记录,恐要列入参考品了吧!”

图片

这说法饶有趣味,令我忆起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吃了普通百姓所做的菠菜炒豆腐,觉得美味异常。回到皇宫后让御厨去做,却怎样都做不出那种味道,最后请那位老妇人进宫来做,也不如当时好吃,实则是因他腹中空空时吃什么都觉美味。这与这个故事有些相似。

《秋山图》的故事还有他人的解读。董其昌对这幅画的推崇:

图片

“董文敏尝称,生平所见黄一峰墨妙在人间者,惟润州修羽张氏所藏《秋山图》为第一,非浮岚、夏山诸图堪为伯仲!”

于是,朱省斋言道:“或思翁其时尚未见富春图欤?” 其意为,或许董其昌可能未曾见到《富春山居图》才发出如此感慨。实则并非如此,我的观点是:

董其昌早在 1596 年(四十二岁)时便已题《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故而,董氏见《秋山图》应在其后。”1596 年董其昌就已目睹了《富春山居图》,此乃甚早之事,而董其昌是在《富春山居图》之后才得见《秋山图》的,所以究竟情状如何,这亦成了谜团。而此画亦成为了如梦似幻的名画。虽原画已不可见,然我们能够看到 “四王” 的再度创作。

吾等唯有在 “四王” 的绘画中,各自依凭自身对黄公望的理解,再度创作出各不相同的《秋山图》,去想象这一幅仿若 “幻影” 的名画吧!

王时敏有一幅《仿子久秋山图》,王石谷、王鉴皆画过《秋山图》,皆是通过自身的想象去绘制,与原初的《秋山图》基本无涉,是依凭自己的想象与理解所成之作。在王翚的《秋山暮霭图》中有红叶,这稍有相似之处,可仍是通过他自身的想象所绘;王时敏的画作名为《仿子久秋山图》;王鉴的称作《仿黄子久秋山图》;王原祁所临之画则是多了开头的题跋:“大痴秋山余从未之见……”

(缅怀傅申先生遗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们将《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合璧》、《王翚秋山暮霭图》、《王鉴仿黄子久秋山图》精确复制,作为极其重要的“法帖3.0”藏本以飨书友!请注意,“法帖3.0”出品是原汁原味、无限接近原件超精复制品,不是网上通行的严重调色的低精度图片印刷形态!

欲购专业级《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合璧》、《王翚秋山暮霭图》、《王鉴仿黄子久秋山图》超清复制件的书友,可点击下面商品卡,品鉴与激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